周三A股市场出现了震荡中分化的态势。受以银行股为代表的低波红利主线回落的影响,上证综指、沪深300指数等股指表现有所低迷。但得益于机器人概念股、AI主线的崛起,科创50指数、科创成长指数等含“科”量较高的股指出现了较为强劲的态势。看来,市场的交易风格渐渐从偏防御的格局转向较为高弹性的格局。
市场新舆情引导资金转向
从周三的相关舆情来看,出现了较为明显的、能够引导资金转向的新信息。
一是随着A股银行股相继披露2025年一季报,一个较为清晰的业绩特征就是大行一季度营收出现了增速回落的态势,甚至部分大行的营收出现同比减少苗头,这将制约着银行股的股息率优势,进而对整个银行股的估值中枢产生较强冲击力。
二是AI大模型竞争再度进入白热化。4月29日,阿里巴巴通义千问发布了新版Qwen 3系列模型。同一天,马斯克也宣布,下周Grok 3.5早期测试版将向SuperGrok订阅者发布。4月30日,小米大模型微信公众号称,小米开源首个为推理(Reasoning)而生的大模型“Xiaomi MiMo”,联动从预训练到后训练,全面提升推理能力。受此影响,AI产业链个股全线出现了扬升态势,港股的金山云(03896.HK)涨幅更是逾10%。
如此的信息自然引导着A股存量资金出现较为明显的调仓方向。一方面是银行股在周三全线回落,进而使得上证50指数、上证综指等股指出现较为明显的疲态。另一方面,存量资金加大对以AI为代表的科技创新产业链个股的配置力度,从而推动含“科”量较高的科创50指数、科创成长指数出现较为积极的扬升态势。
A股或将更为活跃
由此可见,短线A股市场存量资金的投资策略有了转变,一是因为业绩的冲击波已渐行渐远,存量资金敢于出击一些高弹性的品种。二是因为前段时间的防御、托底策略,使得A股主要股指的波幅持续收敛,持续的钝化所带来的窘迫感也迫使存量资金去拓展波动幅度,以获得更大的自由发挥空间。而诚如前述,业绩冲击波渐行渐远以及稳定股市、活跃资本市场的表述也强化了存量资金去拓展弹性的底气。
更为重要的是,近期一系列新闻也推动着存量资金去追逐科创产业链个股。不仅仅是前文提及的AI大模型的推陈出新,还有“智元机器人已从实验室到生活场景”的相关报道,说明我国人形机器人已具备与全球同行竞技的实力,这正契合了近年来A股市场两大科技创新主题(人形机器人以及AI)的脉络。所以,存量资金按图索骥,在周三迅速调整短线配置方向,一方面是减持低波红利主线,另一方面则是加大以人形机器人、AI为代表的科创主线。
这就意味着,A股市场有望从“稳股市”的阶段走向“活跃资本市场”的阶段。因为以大市值银行股为代表的低波红利主线的功能是稳、托底。但科创主线则是活跃股市,会拓展A股的波动幅度。因此,节后A股市场的风格可能会更为积极一些、更为活跃一些,指数的波动幅度有望拓宽。故在操作中,可适量调整仓位结构,加大对科创类品种的仓位比重。
(执业证书:A1210612020001)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