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面新闻记者 |
沉寂许久的银行IPO有了新动向!
7月2日,界面新闻记者注意到,深交所发行上市审核信息公开网站显示,东莞银行、南海农商行因更新提交相关财务资料,IPO审核状态恢复为“已受理”。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同期递交IPO申请的顺德农商行仍处于“中止”状态。
“中止”是否和该行未更新提交相关财务资料有关?后续是否还会继续冲刺上市?界面新闻记者联系了顺德农商行相关负责人,但截至发稿时未获回复。
顺德农商行“掉队”
东莞银行、南海农商行与顺德农商行的IPO之路可谓一波三折。
2019年,三家银行同时递交招股书,但始终未能获得实质性突破。今年3月,因财务资料过期,三家IPO审核状态被同步调整为“中止”。据界面新闻记者梳理,这已是它们两年内第三次因同样原因被中止。
如今,随着财务资料更新,东莞银行和南海农商行重回赛道,而顺德农商行成为“掉队者”。经营上看,三家银行也有所分化,顺德农商行表现较为不理想。
东莞银行2024年实现营业收入101.97亿元,同比下降3.69%;净利润37.33亿元,同比下降8.2%,为近五年来首次下滑。该行在年报中解释,业绩下滑主要受市场变化和持续支持实体经济等因素影响。
南海农商行2024年营收64.29亿元,同比下降6.30%,但净利润增长2.99%至24.53亿元,结束了此前连续两年的负增长。资产质量方面,该行不良贷款率降至1.43%,拨备覆盖率提升至241.56%,显示出风险抵御能力的改善。
顺德农商行则陷入持续低迷。数据显示,2024年顺德农商行实现净利润31.77亿元,同比减少7.89%,已经连续三年下滑。
同时,2024年顺德农商行不良贷款率升至1.61%,较2023年累计上升0.13个百分点;2020年-2023年,该行不良率依次为0.94%、0.96%、1.23%、1.48%,呈现明显的上升趋势。
今年1月,曾与它们同步排队多年的广州银行主动撤回了IPO申请,成为2025年首家终止上市进程的银行。该行自2020年正式递交申请以来,经历了三次因财务资料过期导致的中止,最终选择退出。
当前沪深交易所主板共有6家银行排队候审,形成了三个梯队:
上交所“已问询”:湖州银行;
上交所“已受理”:湖北银行、昆山农商行;
深交所“候场者”:东莞银行、南海农商行(已受理)、顺德农商行(中止)。
除上述6家外,还有一支庞大的“预备役”队伍。据界面新闻记者不完全统计,目前有15家银行处于上市辅导备案阶段,包括汉口银行、北京农商行、成都农商行、杭州联合农商行等。
其中汉口银行自2010年启动辅导,IPO“持久战”已跨越近15年;今年5月,新疆银行发布上市财务顾问服务项目招标文件,开启上市辅导的准备工作,4月初,其成功获批入选2025年度自治区上市后备企业资源库,成为自治区重点上市后备金融机构。
银行上市难度加大
自2022年1月兰州银行登陆深交所以来,A股市场已连续三年未见银行新股上市。今年1月,港股市场迎来宜宾银行(02596.HK)挂牌,但距离上一次东莞农商银行成功上市也已时隔三年有余。
从深沪交易所审核情况来看,不少银行在冲刺IPO过程中遭遇挫折。江苏海安农商行、亳州药都农商行、马鞍山农商行和广州银行的IPO进程均以终止告终,且均为主动撤回申请。
某国有银行人士对界面新闻记者分析称,银行IPO的高峰期已经结束,特别是对于那些资质较弱的中小型银行来说,上市之路将充满不确定性。根据当前的发展趋势,未来对银行IPO的审查预计将会更加严格,因此预计上市银行数量将难以实现显著增长。
苏商银行特约研究员薛洪言告诉界面新闻记者,当前我国中小银行IPO面临的挑战与行业格局变迁、政策导向调整及自身能力不足等密切相关。首先,银行业头部效应显著,已上市银行占据大部分市场份额,监管层对银行业上市的扩容需求减弱,叠加新国九条明确IPO名额向“新质生产力”倾斜,金融机构上市优先级下降。
薛洪言进一步分析称,2020-2022年的上市窗口期已过,当前资本市场更强调投融资平衡,对中小银行“抽血式融资”持谨慎态度。
华南某券商投行人士在接受界面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对于正在排队的银行来说,面临的问题也不少。部分银行存在股权结构不清晰的情况,这可能导致公司治理存在隐患,影响上市审核。例如,一些农商行股权较为分散,股东众多,可能存在关联关系复杂的问题,使得股权结构不够明晰,监管对此比较关注。
“关联交易较多也是常见问题之一。若银行与关联方之间存在大量不公允的交易,可能损害银行及中小股东的利益,因此监管层对关联交易的审查极为严格。此外,资产质量有待提高同样是阻碍银行上市的关键因素。”上述券商投行人士对界面新闻记者说。
多渠道补偿资本
“随着银行业资产规模扩张、不良资产核销压力加大及利润增速放缓,资本充足率下降已成为行业共性挑战。尤其对于IPO进程受阻的中小银行而言,上市融资渠道的不畅使得资本补充更显迫切。”华南某券商银行业分析师对界面新闻记者说。
在此背景下,银行通过发行资本补充债券、引入战略投资者、增资扩股等多元方式补血,成为维系经营稳健性的关键。
Wind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商业银行合计发行52只“二永债”,规模8125.6亿元,其中,二级资本债3894.6亿元,永续债4231亿元。比如,东莞银行于今年5月发行了规模为22亿元的永续债。
东莞银行表示,随着业务规模的持续增长,该行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与监管底线的缓冲空间偏小,面临较大的资本补充压力。为更好地满足监管要求,增强风险抵御能力,该行有必要在自身留存收益积累的基础上,通过外部融资适时、合理补充资本,进一步提高资本充足率水平,满足未来发展需要。
此外,2025年以来,金融监管总局已陆续批复宁波鄞州农商行增资6.62亿元、江陵农商行定向募股不超过4500万股等方案。
“对于暂无法通过IPO实现股权融资的银行,引入战略投资者和定向增资成为补充核心一级资本的重要途径。地方国企已成为中小银行的主要战略投资者。”上述银行业分析师对界面新闻记者说。
薛洪言告诉界面新闻记者,中小银行需锚定差异化,做“小而美”的区域深耕者,形成“人无我有”的特色。同时,需刀刃向内优化资产质量与资本管理,加速处置不良资产,优化业务结构降低资本消耗,建立“内源性积累+外源性补充”的可持续资本补充机制。
“未来,仅有扎根区域、特色鲜明或通过并购重组实现区域整合的银行可能突围,多数银行需回归服务地方经济的初心,探索多元化资本补充方式,而非过度依赖IPO。”薛洪言对界面新闻记者说。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