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云南边境小城的抓捕行动落下帷幕时,民警洪三健从抽屉中再次拿出自己当年那本泛黄的笔记本。
本子上记下的那串钥匙、那条沾着泥土的皮带,也终于随着犯罪嫌疑人的落网揭开了尘封密码。
富阳公安供图
近日,现实版《我是刑警》在杭州富阳上演。
富阳警方在云南抓获了犯罪嫌疑人魏某(化姓),从 1991 年涵洞里的腐尸现场到 2025 年的跨省追捕,三代刑侦人用 34 年光阴编织出一张正义之网。
涵洞惊魂:
1991 年的那个冬天
1991 年 2 月 8 日,3 名捕鱼的村民出于好奇进入水库涵洞,却意外地发现了一具面目全非的尸体。民警洪三健至今记得那天的冷,26 岁的他刚当刑警 3 年,那是他独立办理的第一起命案。他的工作笔记至今保留完好,泛黄的纸张上记录着:2 月 8 日,星期三,水库的一个涵洞内有一具尸体。
富阳公安供图
洪三健回忆," 发现的时候尸体已经高度腐烂,骨头都露出来了,由于当年的技术限制,无法确认死者的身份 "。现场除了尸体,只有一串钥匙、一条旧皮带。这也让侦查员想起半年前的一桩失踪案:木材加工厂老板李某(化姓)离家到富阳做生意后就没了音讯,当时富阳公安也派了大量警力进行搜索,但是一直 " 活不见人,死不见尸 "。
于是,警方联系了半年前失踪人员家属。一看到皮带,家属就基本确认死者是失踪人员李某。
追凶之路:
从广西边境到云南深山
嫌疑人很快浮出了水面——魏某,富阳本地人,从事木材生意,也在采矿场开过拖拉机。根据线索反映,当年正是他带领李某来到富阳。
此时,魏某早已不知下落。
当年的通缉令上印着他 20 多岁的照片。这张纸,也跟着富阳刑警的脚步,走过了大半个中国。
富阳公安供图
洪三健当年的笔记本里记着追凶细节,1991 年 10 月 11 日,他和 3 名同事准备前往广西追捕,10 月 18 日一行人抵达。一落地,他们就前往了线索指向的石料厂。" 我们给老板看了魏某的身份证照片,老板说这个人刚走不久,也就一个礼拜的时间。" 在大通铺中,工作组找到了魏某的床铺,墙面上刻着:浙江魏某某。
听到这个消息,大家的心都凉了一半,但他们坚信,只要生活过,就一定会留下一些有用的信息。
后来,他们又得到了一条线索:魏某可能逃亡到了边境。但等他们赶到的时候,他又跑掉了。" 我们在当地工作了 11 天,每一次都觉得差一点就可以抓到他了,但终究还是一无所获。" 洪三健说,至此线索又断了。
往后的 30 多年,接力棒换了一茬又一茬。刑警们去过安徽的采石场、湖南的小煤窑 …… 每次得到一个新的线索,便第一时间赶过去,却总差一步。
魏某似乎人间蒸发了,只是偶尔有零星消息传来:他改了名字,话很少,跟谁都不深交。
柳暗花明:
档案里的蛛丝马迹
时间来到 2025 年,随着近年来多起命案积案的成功破获,富阳警方对破获这起案件的信念也越发坚定。公安富阳分局刑侦大队副大队长应登晓和同事们从前辈手中接过了接力棒,但是对于一件 34 年前的命案积案,哪里才是突破口?
他和同事们把魏某的生活轨迹、性格特点在黑板上画了又画:" 他懂开拖拉机,熟悉矿石生意,肯定还在干老本行。"
调查结果指向了云南。1992 年,一个 " 外省人 " 在云南某矿场开拖拉机,沉默寡言,后来自己买了车跑运输,再后来开了采石场——这些都和魏某的经历对上了。更关键的是,这人办手续总用别人的名字,矿上的人都称呼他为 " 外省人 ",对他的了解也很少。
在得到线索后,工作组当天就坐上了前往云南的飞机。
应登晓说," 等了 34 年了,现在一刻都等不了了。"
到达云南后,工作组立刻展开行动,从魏某在云南的关系人身上找突破口,终于在一份泛黄的档案里,找到了一张模糊的照片:眉眼间的轮廓,和当年通缉令上的青年吻合。
为了尽快找到魏某的去向,工作组又重新把重心放到魏某曾经办过厂的线索上," 办厂肯定需要办手续,肯定会留下纸质资料。" 接下来的一周,工作组在两个地级市间辗转往返,轮胎碾过 2000 多公里山路。终于,在某部门一间落满灰尘的档案室中,找到了魏某在 2006 年办理的许可证底档照片。根据这个线索,警方迅速锁定了他最有可能出现的地点。
尘埃落定:
正义从不缺席
经过几个日夜的蹲守,6 月 7 日下午,一个身着红色衣服的男子身影进入了警方的视线。工作组立刻对魏某展开抓捕。当应登晓喊出魏某的名字时,那人浑身一僵,直到戴上手铐的那一刻,声音嘶哑的他也没能说出一句话来。
富阳公安供图
审讯室里,魏某承认了抢劫杀害李某的犯罪事实。他说这些年总做噩梦,梦见涵洞的冷风吹进来,吹得他睡不着。
消息传到富阳,洪三健摩挲着 34 年前的工作笔记,纸页上 " 必破 " 两个字被圈了又圈。" 三十四年了,每一届刑侦民警都很记挂这个案件。" 洪三健说," 能在我下个月退休前,看到嫌疑人被抓捕归案实在是很高兴,当年的遗憾总算补上了。"
至此,这起跨越了 34 年的案件终于尘埃落定。
对于富阳刑警来说,每一起尘封的案件都不是积灰的笔记本,而是保留在心底的遗憾与不甘。
念念不忘,必有回响。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