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火升空 本文图均为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 供图
2025年9月27日3时28分,长征四号丙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升空,成功将风云三号H星送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本次发射的星箭均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八院(又称“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抓总研制。
长征四号丙运载火箭是常温液体三级运载火箭,性能优良、用途广泛。针对不同类型卫星,长征四号丙运载火箭可采取灵活的发射方案,具备发射多种类型、不同轨道要求卫星的能力,可实施一箭一星或多星发射,其太阳同步圆轨道运载能力可达3吨(轨道高度700公里)。
本次发射的风云三号H星是我国第二代低轨气象卫星系列风云三号的第8颗卫星,也是风云气象卫星连续成功发射的第22颗卫星,在确保极轨气象全球成像和大气垂直探测观测业务的基础上,侧重气候变化监测,主要应用于天气预报、大气化学和气候变化监测业务及研究,进一步提升我国在全球数值天气预报、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气象防灾减灾等方面的能力和水平。
据八院介绍,风云三号H星装载了中分辨率光谱成像仪、红外高光谱大气探测仪、微波温度计、微波湿度计、微波成像仪、全球导航卫星掩星探测仪、高光谱温室气体监测仪、电离层光度计和广角极光成像仪9台遥感仪器,将在国际上首次实现百公里幅宽的高精度全球温室气体精细探测,综合能力达国际先进水平。
厂房中的卫星
风云三号H星定量精度高,光谱定标精度达到皮米量级;综合能力强,可实现全谱段、定量化同平台观测;探测要素全,在实现温、湿、风、雨、云等全要素大气遥感探测的基础上,同时获取全球温室气体、极光、电离层等遥感信息。
风云三号H星可在轨监测冰雪覆盖和海面温度,提供短期气候预测、气候变化预估所需遥感信息;获取全球大气化学分布,提高应对气候变化能力。卫星可在轨监测自然灾害、生态与环境,提高天气气候灾害与突发事件应对能力,提升气象防灾减灾综合能力。卫星在轨开展极光和电离层数据监测,提高空间天气监测预警业务能力,提升空间天气预报和保障服务水平。
作为03批卫星的收官星,风云三号H星将与E星、F星、G星组网,实现全球观测资料100%覆盖,保障气象领域核心业务。卫星在轨获取数值预报同化应用需要的气象参数,数据更新时效将由6小时缩短至4小时,气象预报时效延长24小时左右,气象预报精度提升3%左右,灾害监测时效提高近1倍,将有力提升天气预测预报能力。
整装待发
本次任务执行期间正值发射场多型号任务并行,发射场工作周期进一步压缩。面对场地空间有限、流程调整带来的人员工作时间重叠等挑战,长征四号丙研制团队提前制定应对方案,对人员安排和流程优化进行科学统筹、周密组织,有效提高发射场工作质量,保障本次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此次任务是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的第596次发射。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