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深圳国际金融大会于11月19日在深圳前海开幕。
作为第十九届深圳国际金融博览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本届大会以“金融强国建设与大湾区高水平对外开放”为主题,由中国人民大学主办,中国人民大学深圳研究院〔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深圳)〕、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深圳国际商会联合承办,中外嘉宾共商金融发展大计,共话湾区合作新篇。
原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副主席周延礼,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原副理事长王忠民,第十四届全国政协委员尹艳林,行长王良,深圳市宝安区委书记舒毓民,深圳市委党校常务副校长齐志清,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深圳市委员会主任廖子彬,中国人民银行国际司原司长、中国驻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原执行董事张之骧,深圳出版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唐汉隆;中国人民大学党委书记张东刚、校长林尚立,中国人民大学吴玉章老校长孙女、信息学院教授吴本立,中国人民大学1963级校友、深圳药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叶澄海,国家一级教授、中国人民大学原副校长吴晓求等出席开幕式,韩国前总理、第56届联合国大会主席韩升洙视频致辞。林尚立主持开幕式。广东省、深圳市有关部门负责同志,兄弟高校代表、行业代表、校友代表、媒体代表等参会。
张东刚在致辞中表示,粤港澳大湾区是金融创新和开放的先行、前沿阵地,希望通过举办深圳国际金融大会,聚理论之力,积极建构中国自主的金融学知识体系,筑牢金融强国学理根基;融科技之新,促进“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激活新质发展动力引擎;循战略之向,立足中国式现代化伟大生动实践,依托大湾区独特制度优势,在探索金融制度创新与开放合作中先行先试,积极服务湾区建设发展;拓开放之界,加强“两个市场”的互联互通,深化全球金融交流合作,共同推动大湾区建设成为引领全球经济发展的强大增长极,为全球金融发展稳定注入新动能、正能量。
韩升洙表示,真正的金融强国必须成为维护全球稳定、推动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力量,中国坚定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为世界提供重要“压舱石”,传递了自信与合作的明确信号。深圳已成为全球金融、前沿科技和韧性供应链的重要枢纽,作为粤港澳大湾区发展的核心引擎,要更好服务实体经济发展,大力支持审慎的金融创新,积极推动绿色和包容性发展,确保发展成果惠及社会各个群体。中国人民大学依托深圳研究院,将自身学术和人才优势延伸到大湾区,为建设金融强国提供了治理支撑。相信大会必将为大湾区高水平对外开放提供有益思路,为整个国际社会推动构建更具韧性、包容性和可持续性的全球金融体系带来重要启示。
林尚立在主持时表示,粤港澳大湾区承载着高水平对外开放与金融强国建设的双重使命,2025深圳国际金融大会正是以金融强国建设为核心方向,以大湾区高水平对外开放为实践路径,合力打造融合性、创新性、开放性、研究性平台。人大愿与各位一道,立足全球视野、国家战略、湾区优势和人大所长,持续深化金融高质量发展的科学研究、智库服务、人才培养、交流合作,为加快建设金融强国、推进粤港澳大湾区高水平对外开放提供智力支持,书写连接中国与世界、金融与开放的崭新篇章。
会上,“中国人民大学国际金融卓越人才大湾区实践基地”正式揭牌成立。
周延礼、王忠民、张东刚、林尚立、吴晓求、王良、舒毓民、廖子彬共同揭牌。
该基地立足粤港澳大湾区发展需求,深化拓展与大湾区校地合作,依托中国人民大学学科和资源优势,链接学界前沿与产业一线,构建“课堂教学—第二课堂—国际实践—科研智库”全链条培养体系,探索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新路径、新范式,着力培育更多掌握全球金融运行规律、具备过硬金融专业本领的高素质人才,为金融强国建设与大湾区高水平对外开放提供坚实人才支撑。
周延礼、王忠民、吴晓求、王良先后作主旨演讲,凤凰卫视评论员朱文晖主持。
周延礼就如何发挥保险的风险管理职能、更好服务“十五五”时期经济社会安全与发展作演讲。他表示,过去五年,大湾区金融保险业发展成就显著。保险业要护航实体经济发展、筑牢产业安全屏障,夯实民生保障、守护社会安全底线,防范重大风险、维护金融安全,应对新型社会风险、提升公共安全能力,更好发挥作为经济社会“减震器”与“稳定器”作用,助力“十五五”时期粤港澳大湾区金融安全与发展,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贡献保险力量。
王忠民以“从轻资产到重资本的金融强国之路”为题演讲。他表示,AI技术快速迭代,金融资产中的科技应用发生快速且深刻的转型。通过融资租赁、产业链分工等将重资产转化为轻资产,并以全栈式重资本支撑创新发展,成为时代趋势。大湾区凭借良好的资本市场生态、产业链协同与制度创新,正成为“轻资产、重资本”转型的核心实践区域,要持续推进这一转型进程,推动产业链共赢与创新迭代,助力金融强国建设。
吴晓求就“十五五”时期中国经济、金融与资本市场的机遇与挑战作演讲。他表示,人工智能已成为中国经济由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型的关键引擎。要实现高质量发展,必须充分发挥金融在资源配置和创新激励中的作用,把资本市场建设成为激励创新、引导社会向上发展的关键力量。“十五五”时期,应通过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改革,从资产端、需求端、制度端重构资本市场生态链,加快建设金融强国,为全球经济治理提供基于规则、开放包容、共享增长的“中国方案”。
王良在演讲中表示,业已迈入转型升级、价值创造的新阶段,需要将国家所需、行业所向、客户所愿和自身所能紧密结合,加快转型升级,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洞察产业变革新趋势、适应社会融资结构新变化、顺应高水平对外开放新形势、服务人民美好生活新需求,提升特色化、专业化、综合化、国际化、零售金融和大财富管理服务能力,把握大湾区发展新机遇、打造转型升级新动能,全面提升服务中国式现代化和金融强国建设的能力。
当天下午,“科技创新与国际产融结合”全体大会举行。11月20日,还将举行“全球金融市场与政策创新”“金融开放与世界经济展望”两场全体大会,与会嘉宾将围绕金融开放、产融循环、政策创新、全球治理等核心议题展开深入研讨。
活动期间,还将发布《中国金融形势分析》、《金融业大模型应用指南》、《高关税背景下的美元趋势与对新兴市场的影响》、招商银行“科技金融43矩阵式综合服务方案”、深圳分行金融支持外贸企业高质量发展服务方案等研究报告和成果,为金融高质量发展提供支持。
大会同步举办9场平行会议,聚焦金融文化、人工智能、保险投资、汽车产融、企业出海、金融人才、深港合作、跨境生态、科技保险等议题,汇聚政产学研用各界智慧,助力深圳打造产业科技创新中心和金融服务实体经济高地。
中国人民大学始终锚定国家战略、赋能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依托深圳研究院、深圳金融高等研究院等,发挥金融学科优势、深度对接深圳金融强市战略,形成校地协同、产学研融合的发展生态。本次举办2025深圳国际金融大会旨在搭建贯通政产学研用的高端国际对话平台,为大湾区金融深化改革绘制新蓝图,为全球金融开放与区域协同发展贡献新智慧。
新浪声明:所有会议实录均为现场速记整理,未经演讲者审阅,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