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0日,由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战略研究和国际合作中心、生态环境部宣传教育中心与中国气象学会共同主办的“敢作气候担当,点亮儿童未来”世界儿童日主题活动在北京科技职业大学举行。今年的世界儿童日主题活动聚焦于青少年从校园到国际舞台为应对气候变化所采取的积极行动。
在主题活动现场,参加了“2025年中国青少年应对气候变化倡导活动”的青少年代表分享了他们的创新解决方案,并介绍了他们在《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三十次缔约方大会(COP30)上向各国参会代表展示这些方案的经历。
在世界儿童日到来之际,中国48个市县以及30多所联合国儿童基金会项目学校在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的支持下,举办了丰富多彩、富有创意的活动,彰显了对实现儿童权利的承诺。为响应今年世界儿童日的主题,这些市县和项目学校组织儿童青少年利用生活中产生的可回收物品创作并展示了“气候朋友”艺术作品及手工作品,或通过其他形式的活动,来提升公众关于气候变化对儿童青少年影响的认识,倾听年轻人对气候行动的见解。今年在北京举办的世界儿童日主题活动还通过六大社交媒体平台面向全国进行了直播。
“中国气象学会多年来一直致力于在应对气候变化工作中积极发挥作用。” 中国气象学会副理事长矫梅燕表示,“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和希望,也是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力量。未来中国气象学会将一如既往地支持气候变化科普宣传,为应对气候变化继续贡献力量。”
女子跳水运动员、世界冠军、“敢作气候担当”气候行动守护者陈芋汐也到场参加活动,分享了自己对气候变化的感触和日常践行气候行动的体会,并鼓励青少年从身边点滴做起,成为应对气候变化的“担当”。
世界儿童日是联合国大会于1989年11月20日通过《儿童权利公约》的纪念日。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发布的《儿童气候风险指数》全球报告显示,就气候变化对儿童的影响而言,中国是位列前25%的国家。日益频繁的洪水、干旱及极端天气正威胁着儿童青少年的健康、教育及获得基本服务的权利。
“气候变化不仅是环境问题,更是一场儿童权利的危机。”联合国儿童基金会驻华代表桑爱玲(Amakobe Sande)表示,“数据显示,近70%的中国儿童每年面临六次以上的热浪侵袭。但儿童青少年并未消极等待帮助,而是在积极引领应对行动。例如,他们在学校积极参与应对气候变化行动方案的探讨,并向世界展示了自己设计的解决方案。能与他们携手努力,联合国儿童基金会深感自豪。”
“气候危机是一幅由无数碎片拼成的全景图。我们每个人,都只拿着其中的一小片。而解决气候问题,不能只盯着自己手中的那一小块,更需要去倾听和理解他人的碎片。”来自重庆市第八中学的学生龚奕帆说。
2025年世界儿童日庆祝活动得到了众多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合作伙伴的支持,其中包括:
以下48个市县邀请了当地的儿童青少年,在社区等公共场所,利用可回收物品创作并展示了以“气候朋友”为主题的艺术装置或手工作品,或举办了其他形式的活动,旨在用创意的方式唤起更多人关注气候变化,点亮儿童未来:保定,北京,滨州,长春,长沙,常熟,常州,潮州,成都,重庆,大连,东莞,东营,敦煌,广州,杭州,鹤壁,菏泽,黑水,黄山,济南,济宁,酒泉,昆明,昆山,洛阳,南通,青岛,泉州,衢州,上海,苏州,深圳,威海,潍坊,温州,闻喜,武汉,厦门,西安,雅安,烟台,扬州,宜昌,义乌,张家港,郑州,淄博。
位于常州、贵阳、海口、环江、黄冈、济南、嘉兴、金华、六盘水、柳州、盘州、青岛、深圳、苏州、襄阳、宜城、忠县的30多所联合国儿童基金会项目学校通过举办多种形式的活动,包括由学生设计并利用可回收物品创作“气候朋友”艺术作品等活动来庆祝世界儿童日。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